志异 Draft by Drama box July 2014 (中文) | Page 45

這個運動裡的某一側翼,雖然位居邊緣而且有 其一定的進步性,但如果只靠舉著一個不分疏 的「反新自由主義」旗幟發聲或發願,也一樣 反映了論述的缺乏,但這一翼可 以另外討論。 發生在24 編按:“ 2 件”是指 凌晨的事 論述的缺乏,其實弔 日 24日凌 2014年3月 詭地又是運動之所以 台灣 佔 強制驅離 晨,警方 能繼續的「動力」之 群眾的 政院示威 領行 一。因為運動所依賴 事件。 的更是某種「我群」 的情緒,而非現實的 分析──這只要想到 「懶人包」就思過半了。老實說,如果運動是 建立在冷酷的現實主義基礎上分析的話,馬英 九政權的思維模式──經濟與政治二分,經濟 上利用中國崛起尋找台灣發展機會,政治上繼 續親美親日反共──又如何以及在哪些地方是 運動的敵人呢?除非運動堅稱台灣必須在政治 與經濟與所有其他議題上,都要與「中國」完 全切割;他們做他們的「支那人」,我們做我 們的「台灣人」。設若並非如此,那麼運動的 論述是什麼呢?如何看待台灣依存於貿易的現 實?如何立足於東亞地緣政治?如何追求兩岸 和平?如何凝和分裂社會?……。這些問題所 需要的不是情感或是「確信」,而是「責任倫 理」。 文/趙剛 不客氣地說,情感與確信,固然讓持有者因他 者邪惡而自我感覺良善,但是否有可能良善的 自我感覺恰恰是指向一個更悲慘的地獄之境呢? 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