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异 Draft by Drama box July 2014 (中文) | Page 44

發生在 24日凌晨的事件是不幸的2。 國家暴力是 要譴責的。然而(還是必須然而),這個暴力 歸根究底並非來自肉身個人,而是源自民族國 家體制。換句話說,不論是資本主義政權或是 社會主義政權,當面對這樣的挑戰,暴力或非 暴力,反應大致如此。相對於台灣知識圈所向 來崇奉的歐美日,就以警察為代表的國家暴力 , 而言,台灣的國家暴力客觀地說還是最「文明的」 或最「軟弱的」── 這應是無爭議的。如果藉此機 會讓對暴力的訴苦譴責能夠上升到「民族國家與暴 力」的論述高度,那或許應該是更有意義。 1 編按 :本文 刪減版 於2014 刊 年3月2 升,恰恰是這次「太陽花 6日《中 國時報 》,完 學運」的一個顯著特徵, 整版同 載於《 日 台灣社 無言且客觀地反映在運 會研究 刊》臉 季 書上。 動訴求的朝夕變騰。 我們徵 作者同 得 意,在 原因至少可以從兩方 整 此轉載 版。 完 面探索。首先,這是 在「歷史終結」或「意識型態終 結」的當代社會中相當普遍的現象;尤其發生 在諸多第三世界前威權國家的「顏色革命」, 就都是嚴重缺乏論述的。其次,若從在地歷史 來看,從野百合到野草莓到太陽花,也有一個 缺乏論述的祖孫系譜。在常識中,反威權爭自 由,一如反惡霸強梁,固然「不需要」論述, 但在台灣這些年來的主流論述裡,特別是在與 中國大陸在進行志得意滿的對照時,台灣不早 就不是威權體制了嗎?那麼,為何運動一起, 還是得繼續沉浸在這種論述缺乏的狀態中呢? 但論述的缺乏或無法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