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异 Draft by Drama box December 2014 (中文) | Page 39

有限度的自由实践 好几次在芳林公园参加声援 马来西亚或香港的活动, 主办方都会善意提醒,只有 新加坡公民可以发表谈话, 永久居民可以参与,而外国 人则只能够做一个“观察 者”。像在2014年10月1日 举行“新加坡声援香港”活 动,出席的人不少,但事后 却传出一些香港学生在“公 共秩序法”底下被警察问话 调查。警方也顺势重新强 调,到新加坡工作和生活的 外国人,不能违法。参加类 似的活动,不能喊口号、举 有具体宣言主张的牌子等。 这样的“观察”规定其实具 模糊性,那能不能点蜡烛, 能不能唱歌,还是只是允许 缄默的参与? 在“新加坡声援香港”活动 与一位香港交换生交谈,问 他是否习惯新加坡的学习生 活?他回答说:“除了较没 有言论自由以外,其他都还 好”。他来自港大法律系, 自八月起在新加坡大学当一 年交换生。也趁机询问在课 堂上,教授会否藉机讨论学 运或占中行为?他说没有, 觉得可能课题较为敏感。他 透露在新加坡大学,感受最 不同的是校园氛围,例如香 港校园一些有关政治性的海 报可以自由张贴,学生可以 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。 曾向一位香港老师请问,大 学会不会干预老师的研究, 不鼓励过于政治化或敏感的 研究课题?该老师的回答令 人印象深刻,他说:在香 港,如果大学介入干预教授 的研究或社会参与,媒体就 会主动报导。可见媒体是社 会重要的监督和权力制衡机 制,社会进步的重要推进力 量。媒体开不开放,媒体工 作者的道德勇气强不强,都 将影响社会的自由发声,媒 体的监督失灵将使社会失去 重要的支援系统。 39 连 带 和 声 援 : 自 由 公 民 实 践 的 可 能 文 魏 月 萍